来源公众号 | 童心一蝶(ftongxin)
图片 |网络
作者 |一蝶
当你带着孩子出门,给他穿上新衣裳、备上水壶和零食的时候,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。
前日,看到一个帖子,先是惊愕,继而愤怒,最后——爽!
▼
事情梗概如下:
一个妹子目睹一个体重120多斤、身高1米4、已上四年级的熊孩子突然猛推她怀孕中的嫂子,试图将其推倒,幸好她急急扶住嫂子方才无恙,问熊孩子为什么这么做。
熊孩子悠闲地吃着不经她同意就拿走的零食,满不在乎地说:“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,我就想看看捡到她会不会也流产。”
不行了,脑补这场景,我就想冲进屏幕去把这瘜犊子狂扇到爹娘都不认得的程度。
幸好接下来的场景大快人心——
这妹子左手不锈钢拖把杆,右手实木擀面杖,把熊孩子从餐厅打到客厅,加上一顿连环踢,最后踹出了家门,脑补的画面十分解气。
此后,这熊孩子看到妹子和她嫂子,老实得跟个孙子似的。
看到打得这么狠,我就放心了。
再看看帖子下的评论,我也安心了——
看来,这个社会,对熊孩子的容忍程度已经触底,几乎已达到“熊孩子出场,人人喊打”的地步。
那些专门制造熊孩子的家长们,
你们是时候对照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自家孩子的教养了!
十有八九的熊孩子,背后都站着一个熊家长。
这样的熊孩子,是怎么养成的呢?
不知大家可否注意到帖子中的一个细节:
修理完这个熊孩子,这熊孩子的奶奶心疼地抱怨:把我孙子的背都打肿了,膝盖都打青了。
呵呵~
言外之意很明显:他还只是个孩子,怎么能这么打呢?说几句不就好了,怪让人心疼的。
我想说的是:你不教育孩子,我们就替你教育他!
对于这种熊孩子,能动手的,就尽量不说教。
因为,暴力是他唯一听得懂的语言——只有让他简单直接地得到教训,才能长记性。
如何才能滋养一个熊孩子?
来听听以下的话是不是好耳熟——
“他还只是个孩子”
“孩子还小,不懂事很正常。”
“你一个大人,跟孩子计较那么多干嘛。”
简直是熊孩子经典保护罩。
“他还只是个孩子”?
有时候熊孩子的好奇心与不管不顾的实践行为,是会致命的好吧!
去年,有位2岁女孩因熊孩子的恶作剧坠下18楼身亡——
2岁的莉莉和另外两名孩子一起坐电梯,电梯的按钮原本是9楼,其中一名男孩却蹦跳着按下了18楼的按钮。到达9楼后,三个孩子本是一起出去,一个男孩却将2岁的莉莉重新又抱回电梯。
莉莉跟随电梯到达18楼,并走了出去。却不想顶楼的护栏失修,莉莉一脚踩空,坠楼而亡。
年初,一个小男孩被困电梯引发网络热议。
被困原因是那男孩对着电梯按键撒尿,想试试是否可以用尿力来开启按键。
结果电梯因此短路,熊孩子被困。
不出所料的,实践力这么强的熊娃后面,果然有一对坚强的熊后盾——
在看过监控后,男孩父母依然坚持着他们的孩子不可能尿这么高。
难道人家还在监控上面P一道空中水弧线不成?
熊孩子因无管束的熊行为酿造的悲剧,随意一搜,铺天盖地,多是令人心痛又无处讨公道。
在带孩子的过程当中,许多父母祖辈们以为给孩子充裕的物质就足够了,却忘了对孩子最重要的精神教育。
“勿以恶小而为之”,许多小恶一旦没有人阻止,终有一天会一发不可收拾,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做为一个有辨识能力的大人,在面对孩子所做的不合适的事情时,要明确告诉孩子,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切忌以孩子小为借口,盲目任他们野蛮自由地生长。
我并不是倡导动不动就打骂孩子,用各种强制力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守的“听话教育”,而是针对现在许多人把自由理解成随心所欲、毫不管束的“放纵”。这是野蛮的自由,不是教养的自由。
——教育孩子明辩是非,懂得有可为有不可为,行为不以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的私心想法,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前提下的自由,才是真正的自由。唯有以教养为前提,开出的自由之花才会散发沁人心脾的芳香。百年良木的健康长成,也需要人为的修剪与除虫。
就是因为有些家长的不作为,甚至是毫无原则的溺爱纵容,才让熊孩子有了继续作恶的底气。
SO
▼
遇到熊孩子,如果家长不教育,我们一起来教育他!
该出手时就出手——
他还只是个孩子,千万不要放过他!
要是现在放过他,以后,待他长成了大恶魔,就不好收拾了。
作者:一蝶
一枚外显逗逼无厘头,
内心正直而友好的小学老师,
最喜欢旅游和海侃,
喜欢一切温情的人与故事。
公众号:童心一蝶(ftongxin)
欢迎关注,
后台树洞等你来撩
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
推荐阅读
1他还只是个孩子,大家不要放过他!
2正因为你是个孩子,我才要计较
3那些年,我们遇见的奇葩家长…【有没有你熟悉的那一款?】